眾神追求個體美 催生西方民主制

 

早前終於抽到時間,看了一套暑假上畫的美國電影。這套電影是由漫畫改編而成,裏面有兩個人物特別吸引我,一個是北歐神話中負責掌管戰爭與農業的神祇索爾(Thor),另一個是希臘神話中「眾神之王」宙斯。的確,電影很吸引,神話也很迷人,但今天我想換個角度說說歐洲神話。

 

「Myth」(神話)是一個在十九世紀初期才出現的英文詞彙。它本來是源自希臘語「mythos」,是一個兼有傳奇、故事、寓言含義的詞彙。希臘神話作為西方神話的始祖,既是歐洲各民族在上古時代生活和思想的產物,亦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,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化遺產和文化源頭。

 

在我的印象中,希臘神話裏的女神幾乎都是「美的化身」,而且都是不一樣的美。像奧林匹克山上權位最高的女神赫拉(Hera)是「端莊威嚴」的美,她的美讓林中鳥獸都驚呆了;智慧女神雅典娜(Athena)從父親的頭顱中跳出來時,便已經光彩照人,展示「儀態萬千」的美;月亮女神阿堤蜜斯(Artemis)身材曼妙,通身閃耀着月亮聖潔的光芒,是一種「動人心魄」的美。 同樣,古希臘神話的男神也有美麗的身姿與樣貌,阿波羅(Apollo)、宙斯(Zeus),都是標準美男子的「代名詞」。

 

希臘神話其實是人們最高價值觀的「載體」,把日常難得的「真善美」都寄寓在神祇身上。這種對「個體美」的追求,其實就是一種個體自覺,也是人們對每個獨立個體的尊重和肯定。諸神和英雄在服膺眾神之王權威的同時,似乎更強調自我。

 

「強調自我」「對個體的尊重和肯定」是文學創作的根源,然而卻不是文明的出口。從根本上看,希臘神話強調的是人與自然對立的「物我二分」的觀念,也即是一種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對立。神與人、創造者與被創造者、天界與人間都是在一對對「對立」概念存在。人們通過「對立」,尋找一條外在「超越之路」,也構建了西方諸民族的價值觀。

 

強調個體也須兼顧群體

 

「強調自我」既成就了歐美民族一個個成功的獨立個體,同時也催生了今日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。民主自由制度是芸芸政治制度的一種而不是全部,而且過度強調「個體」、不恰當地運用「民主自由」,只會為人們帶來困擾。無可置疑,自宗法制度建立後,我國一直是個強調集體主義的國度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從來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照顧的課題。我們不能單方面關顧自身個體利益而忽略別人應有的權利,所以在強調個體之餘,必須同時兼顧群體。中國文化自來都是崇尚中庸之道,個體與群體固然是對立的關係,但其實也可以並存,只不過我們必須找到那微妙的「平衡點」。

 

 

 

此文曾刊載於《文匯網》,2022-11-10。